ofo小黃車21日宣布,日訂單已于近期突破1000萬,成為繼淘寶、滴滴、美團之后,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臺。5位90后創始人沒有想到,實現這一夢想僅僅用了不到2年時間。
共享單車究竟是一時的“瘋狂”,還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顛覆式創新業態,應該用不了兩年,就會水落石出。而當下的互聯網創業是否演變為資本快速制造寡頭的游戲,或許才是無法回避的問題。
共享單車之所以炙手可熱,是因為它不僅僅是個租車的APP,在它身上,折射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模式。
單車生產和投放的狂潮正在涌來,僅摩拜單車、ofo兩家巨頭在2017年的投放量就接近2000萬輛,產能預計達到3000萬輛。但這依然不能阻擋其他共享單車品牌殺向這片海洋。根據公開報道,如今市場上的共享單車品牌約有15家至20家,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,投放數量過百萬輛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公司負責人告訴廣州日報記者說:“太火了,半個投資圈被共享單車‘拖下水’。有的VC也沒看清楚,但不投又怕錯過。”
共享單車從付費往免費走
“我擔心的是,激烈競爭之下,現在有些共享單車已經從付費往免費方面走了,后續會不會倒貼錢讓用戶去騎單車?行業會怎么演變?那時候會再發生什么事情?這是我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。”馬化騰稱。
TMT資深評論人王新喜認為,摩拜ofo都是自有單車租賃的重資產模式,共享單車被資本逼迫著走向了一個場景:瘋狂融資――造車――投放――再融資――再造車――再投放的死循環競爭模式之中,到最后,它們本身變成了一家規模越來越大的自行車租賃公司,與傳統的自行車租賃廠商相比,它們的優勢在于多了一個APP。它們不是激活閑置資源而是人為制造大量閑置資源。
互聯網創業被資本主導
中國互聯網是在資本的支持下走到今天的,然而,眼下共享單車各個品牌的融資大戰、車輛地面圈地和補貼營銷,和此前瘋狂燒錢的百團大戰、網約車大戰如出一轍,這也引起了業內的擔憂。一位資深互聯網人士告訴廣州日報記者,第一代中國互聯網公司創業的時候,搜狐、新浪、網易各有各的模式,而如今的創業公司融資的速度和紀錄不斷被刷新,但一幕幕相似的互聯網創業大戲在不同領域不斷復制,O2O的競爭,最終都演變成資本的競爭,技術驅動社會變革的公司卻越來越少。
獨立互聯網評論人洪波感慨:資本主導了當下的中國互聯網創業。當風險投資越來越變成一場無聊的堆錢游戲,資本不停地制造互聯網“巨嬰”――體量巨大的幼小公司。這些公司三四歲的年齡,卻長著巨頭一般的身體,要命的是,明明只是虛胖。
洪波表示,今天的創業公司融資額動輒億美元,但中國第一代互聯網公司中的佼佼者騰訊在創業之初,卻從來都不是靠資本勝出的。到2004年IPO為止,整個創業過程只拿到過620萬美元的外部資金。
著名互聯網觀察家王冠雄認為,中國互聯網創業應重啟技術理想主義。信仰“技術必將改變世界”并大膽付諸行動,是硅谷一項可貴的傳統。
若是有考慮注冊深圳公司創業的話可以點擊咨詢客服.